这个问题应该从源头讲起,首先,为何中国市场份额那么大?
刚开始出口稀土的时候为了赚外汇,没有控制出口量,之后想控制出口了,发现原来其他国家不是自己没有,而是不想开采自己的,就想用中国的,所以开始是主动占据了这么大的份额,后来是想降下来遭遇阻力。
为什么开始出口时不控制出口量?现在想要控制?
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,靠输出资源、换取技术、发展自己。而现在,我们也有一定技术了,想要向下游产业转移,下游产业附加值高,成本小、危害小、利润大,这样可以保护资源和环境,维持可持续发展。其实稀土问题就是我国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,我认为这其实是个好现象,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良性转变,这是进步。
我们产业成功转型后,就能限制出口了吗?
产业成功转型后,就不需要限制出口了。我国对于限制出口前后使用过,配额制(03),许可证、出口税(06)的办法。但是因为这些都是单方面针对出口的,所以违反了世贸的透明度精神,所以会在法庭上败诉。
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继续提高出口价格或者打官司。而是让国内的产量降下来,让国内的稀土价格也抬上去,和出口价格持平。这样才会胜诉。但是很多国人不考虑国家利益,为了赚钱而滥开稀土资源。既造成了环境污染、不符合环保,又产出了超过出口要求规模的稀土。所以要勒令退出的、被整合的就是这部分企业。他们消失了,我们败诉的根本原因就不存在了。至于执行力度如何,管不管得住,则另当别论。
另一方面,说到底还是产业转型问题。如果技术先进,产业向下游转移,不再依靠出口资源而是出口高附加值的有科技含量的产品,那么利润提高了,就不需要依靠大量出卖不可再生资源来获取利润了,那么开采量也可以降低,开采量降低,国内外的稀土本身价格就会上涨,出口和国内价格一样,外国无从状告我国,甚至在高价情况下,外国企业也不会如此热衷购买我国稀土,问题将从根本上解决。
在产业转移未完成时呢?
我们还可以依靠出口资源,但是开采量一定要减下来,这样国内的稀土资源价格才能升上去,胜诉与败诉的关键在于价格是否一致。价格一致了,我们就符合自由贸易的精神了,就能依照保护环境的例外情况了。其实败诉的原因就是我们想依照关税总协定第20条列出了的“为了保护资源/环境”可以例外,但是你出口税这么高,国内玩命采,贱卖,谁信你保护环境啊。还是那句话,开采量小,价格一致,他们就起诉不了我们了。这是釜底抽薪的应对策略。
我认为,在别的国家基本不开采,没有竞争的情况下,如果国内能控制好产量,中国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操控产量比较自由地操控国际价格,那么稀土将真正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重要的牌。(来源:小金属网)